炙甘草汤原方3剂治愈心悸案

时间:2018-10-22 16:41来源:未知 作者:韩晓贞 点击:

炙甘草汤原方3剂治愈心悸案

炙甘草汤方证;心悸3剂而愈!煎药时加清酒(味道香甜而不腻)
朱某,女,中年。 初诊日期:2015年7月20日。
主诉:持续性心悸5天。
现病史:患者约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,每日发作,白天持续一整天,夜间醒来仍心悸。心悸不喜手按,患者既往无心脏疾病病史,为求诊治,遂求诊于我处。
刻下症:心悸,每日均发作,白天持续一整天,夜间醒来仍心慌,不喜手按,胸中发堵;动则头晕,无视物旋转;全身怕冷,偶有全身乏力,汗少,无口苦,无口干,大便日1次,成形,夜尿0次。
查体:血压120/60mmHg,心率90次/分。体型偏瘦,面色偏白。舌暗红,苔薄黄,局部少苔,脉弦细。
方证辨证
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说:“伤寒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。”笔者临床体会到炙甘草汤的方证是:心悸亢进,精神萎靡,体质虚弱(偏瘦),口干,皮肤枯燥,大便干燥。本案患者症见心悸,每日均发作,白天持续一整天,夜间醒来仍心悸,不喜手按,舌暗红,苔薄黄,局部少苔,体型偏瘦,符合炙甘草汤的方证,故方证辨证为炙甘草汤证。
诊断与治疗
诊断:心悸 炙甘草汤证。
治疗:方用炙甘草汤。
炙甘草30g,阿胶珠15g,火麻仁6g,桂 枝15g,
生地黄45g,大 枣15g,党 参15g,生 姜15g,
麦 冬18g。
3剂,加清酒50ml与水同煎,分2次早、晚温服。
二诊(2015年7月24日)患者诉服药3剂后心悸即愈,全身已无明显不适。服药1剂时全身怕冷即愈;原来心率90次/分,2剂药后心率降为80次/分,今晨测心率70次/分。并且患者描述汤药味道香甜而不腻,味道好于糖水,十分好喝。
按语
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说:“伤寒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。甘草四两 炙,生姜三两 切,桂枝三两,人参二两,生地黄一斤,阿胶二两,麦门冬半升,麻子仁半升,大枣三十枚 擘。上九味,以清酒七升,水八升,先煮八味,取三升,去滓,内胶,烊消尽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一名复脉汤。”清·唐容川《伤寒论笺注补正》论述:“脉始于足少阴肾,生于足阳明胃,主于手少阴心。少阴之气不与阳明相合,阳明之气不与少阴相合,上下不交,血液不通,经脉不通,是以心气虚,常作动悸。”又其书中引陈蔚按周禹载之言“第以病久,正气大亏,无阳以宣其气,更无阴以养其心,此脉结代、心动悸之所由来也”。佐以清酒煮药,“使其捷行于脉道”。陈元犀则按之:“此证必缘发汗过多所致”。盖因汗为心液,心液伤损则血虚不能养心,故症见心动悸;血虚不荣养脉络,故症见脉结代。清·徐大椿《伤寒约编》将炙甘草汤归为厥阴篇之炙甘草汤证,他认为:“厥阴伤寒,是寒伤心主……热不可得泄而神明失养,故动悸也;以其人心血素亏,不能主脉,故结代也,需此滋阴和阳之剂。”笔者临床体会到炙甘草汤的方证是:心悸亢进,精神萎靡,体质虚弱(偏瘦),口干,皮肤枯燥,大便干燥。本案患者症见心悸,每日均发作,白天持续一整天,夜间醒来仍心悸,不喜手按,舌暗红,苔薄黄,局部少苔,体型偏瘦,符合炙甘草汤的方证,故用之以益气养阴通阳复脉。
临床运用炙甘草汤时要注意,方中生地黄为一斤,需用大量;大枣三十枚,为《伤寒论》诸方中大枣用量最大者;煎药时一定要遵守仲景的煎服法,即加清酒与水同煮方可获全效。另《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》(何莉娜 潘林平 杨森荣主编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1)中论述,作者从防己地黄汤重用二斤生地黄治疗如狂状、妄行、独语不休等症总结得出,生地黄可治心神之症,炙甘草汤亦重用一斤生地,故其常用炙甘草汤治疗抑郁症兼有心悸者。笔者观《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第三》中言百合病“欲食复不能食,常默默,欲卧不能卧,欲行不能行……如有神灵者”等症状,为心神之症,仲景用百合地黄汤治之,方中也重用生地黄汁一升,故可见生地确可疗心神失养,神明不安之症。
方证总结
炙甘草汤的方证是:心悸亢进,精神萎靡,体质虚弱(偏瘦),口干,皮肤枯燥,大便干燥
(责任编辑:韩绍棠工作室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