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经方特点

时间:2021-03-04 16:31来源:科研 作者:赵桂琴 点击:

     经方就是古方,主要指汉唐以前的方剂,以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、 《金匮要略》 方为代表。《伤寒论》载方113首,《金匮要略》载方262首,除去重复的,共计178方,用药151味。后世中医学家称《伤寒杂病论》为“活人之书”、“方书之祖”,赞誉张仲景为“医圣”。时方是指宋元以后的方剂,也指近代医生师承授受的常规方、流行方、通套方。成方(传统方)包括古方、经方、时方。现代方系建国后的处方。
 经方特点:

1配伍严谨:仲景诸方,大多药味精简,一般方剂多5-7味中药组成,药物的选择也非常精悍,往往一药多能,方中的君臣佐使的配伍也非常严谨;加减严谨,一药变化即成新方;比例严谨,加减一药方中剂量亦变;剂量严格,比例不同亦为新方。如《伤寒论》中麻黄汤,主治外感表实证,麻黄既能发越人体阳气,又有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之功,为之君;桂枝既能温经散寒,又能透营达卫,为之臣;杏仁既能降肺气,又能散风寒,为之佐;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、杏,又能缓和麻、桂相合的峻烈之性,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,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。又如用经方时其方中某一味药(不是主药)妨碍病中某个症的去除则把此药减掉,如:理中汤见下利用白术而呕者去白术,是因为白术药势向上,呕则不宜,故去之;小青龙汤治外感有水气,用麻黄宜发,若小便不利,水溢在下又当去之。
2主药突出:主药,一是指药物在方中起主导作用,一是针对病机起主治作用。论中共计98味药,其中可称主药者,按六经病证的主方来分,如:太阳病的麻黄、桂枝;阳明病的石膏、知母、大黄、芒硝;少阳病的柴胡、黄芩;太阴病的人参、白术;少阴病的附子、干姜;厥阴病的吴茱萸、当归;即是各经的主药。

         3方证明确:经方运用,常常灵活多变,方随法变,药因证异,有的放矢,灵活而不离辨证论治的原则。 如治胸痹病,喘息咳唾,胸背痛,短气,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治疗;在此基础上出现不得卧,便用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;出现心中痞气,胁下之气逆抢心,便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。立方以辨证为准绳,太阳病,病位在表,总应“汗而发之”,但同时风寒表证,却有表实、表虚之异,至于太阳病的兼证、合病、并病及误治后的变证、坏证,亦每随证立方。

         4注重胃气、将息有法桂枝辛甘健胃,生姜味辛开胃,同时配合甘草、大枣纯甘之品,甘入脾,能补脾健胃,起到补益胃气的作用。芍药防发散太过进一步伤正。这五味药配伍,既能发汗解表,更能保胃健胃,安中养液。 服桂枝汤后“需啜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”,药用辛甘性温之品鼓舞胃气,再啜粥补充化源,如此则精气充足,正气强盛,再一有汗,表邪即解。

         5煎服特色:经方的煎服法是非常讲究的,必须按方后煎服的要求去实施,才能增强其临床效益。首先是煎药法。根据药物的性能和配伍的需要,有轻煎、久煎、先煎、后煎等不同煎法。如麻黄多数是先煎去上沫,麻桂各半汤等三个麻桂合方中,麻黄只是先煎一二沸,取药味轻扬,宣肺达表。又如半夏泻心汤煎两次合煎混合。服药方法,有顿服,有2次分服,有一剂分3次服,有昼夜周12时服药等法。 如桂枝汤的服法,有一剂分3次服,有昼夜周12时服药等法。


(责任编辑:赵桂琴工作室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